“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383)率七十万大军攻晋,“问晋鼎”表明来者不善,“既……又……”说明军情如火。只有雄才才能扭转战局。朝廷决议派谢玄北上讨敌,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很多人不看好谢玄的军事才能,“唯超曰”三字写只有郗超独排众议,公开赞成朝廷的决定:“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是必济事”以斩绝的语气断定谢玄必然成功,接着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谢玄有识人之明,大小事情都能用人得当,能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能让自己的部下都人尽其才,以此推论谢玄“必能立勋”。在短短几句话中,郗超连续用了两个“必”字打消人们对谢玄才能的疑虑。《晋书·谢玄传》载,苻坚强敌压境之际,谢安举侄子谢玄应敌,“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人与人之间在感情上或有好恶,在关系上或有亲疏,郗超与谢玄二人气味不投是人之常情,关键是不要为个人好恶所惑,要能“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对所亲者要能知其短,对所疏者要能识其长,并能对各自的优缺点作出公正的评价。现实中常有些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好之者无一不善,恶之者则一无是处,由感情上的不相亲善,变成了人事上的不能相容。
郗超能做到“不以爱憎匿善”,是由于他能去好恶之私,存是非之公。这需要识人的能力,更需要容人的胸怀。
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大学》第九章说,人们对自己所爱的人往往过分偏爱,对自己所轻贱厌恶的人往往过分轻贱厌恶,对自己敬畏的人往往过分敬畏,对自己同情的人往往过分同情,对自己鄙视怠慢的人往往过分鄙视怠慢,“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家对自己喜欢的人总觉得无一不好,对自己讨厌的人总感到无处不糟,喜欢他却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他而能看出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在世上并不多见。
- 外出旅游带上宝宝 儿童外出旅游安全注意事项[图]
- 曲则全委屈反能保全曲委屈枉则直弯曲反能伸直枉弯曲洼则盈低洼容[图]
- 熯(hàn)热说万物者莫说乎泽兑为泽泽水能润物润万物者莫润乎[图]
- 有尊即“侑尊”指献酒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思慕之情[图]
- 韩愈的文集《罗池神碑铭》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一句而今用[图]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图]
- 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语见《延平答问》[图]
- 年忽必烈大规模举兵攻打南宋年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任命左丞相伯[图]
- 多多怜悯被谗人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图]
- 千古文人侠客梦从曹植的《白马篇》到李白的《侠客行》再到金庸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