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自我真如本性生起心念六种感觉器官虽然能看见、听到、
“善知识!自我真如本性生起心念,六种感觉器官虽然能看见、听到、觉察、了解,但不被外在一切事物现象所浸染,真如本性就是永恒自在的。所以佛经上说:真如佛性能够正确地了知各种事物和现象,在根本上是没有生灭,不会动摇的。”
坐禅品第五
本品记载惠能大师对何为“坐禅”所作的解释:“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阐述了南宗禅对“禅定”的定义:“外离相为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认为坐禅并不是守心看净,一味枯坐,而是要对外不执著,对内止散乱,禅定与般若智慧是内外一体的。最后还强调了要明心见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的道理。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坐禅:结跏趺坐,不起思虑分别,系心于某一对象,称为“坐禅”。
]元:通“原”。
]净缚:指被所要观想的“净相”所束缚。
]自性不动:指自体之本性。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这里指不从主观上分辨和计较是非曲直。
]外离相:指自心对外在事物和现象都不执著。
惠能大师开示众人说:“我这个法门所讲的坐禅,原本不是执著于固守本心,也不是执著于一味看净,更不是枯坐不动。如果说执著心念,心念原本也是虚妄,了解了心念的虚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执迷固守的。如果说执著于追求本性清净,那么人的本性原本就是清净的;由于虚妄心念的缘故,掩盖遮蔽了自我真如本性,一旦没有了虚妄邪见,本性就又自我清净了。生起执心追求所谓的清净,却又生起对清净本身执著的妄念,这种妄念本来是无处着落和无所适从的,一旦清净产生执著之心时,它便有了生起的处所。清净本来是没有形相的,却给清净设定一个形相,硬说符合这一形相的才是修行的功夫,持这样见解的人,障碍迷惑了自我的本性,其实是被所谓的清净执迷束缚了。
- 外出旅游带上宝宝 儿童外出旅游安全注意事项[图]
- 曲则全委屈反能保全曲委屈枉则直弯曲反能伸直枉弯曲洼则盈低洼容[图]
- 熯(hàn)热说万物者莫说乎泽兑为泽泽水能润物润万物者莫润乎[图]
- 有尊即“侑尊”指献酒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思慕之情[图]
- 韩愈的文集《罗池神碑铭》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一句而今用[图]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图]
- 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语见《延平答问》[图]
- 年忽必烈大规模举兵攻打南宋年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任命左丞相伯[图]
- 多多怜悯被谗人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图]
- 千古文人侠客梦从曹植的《白马篇》到李白的《侠客行》再到金庸笔[图]